【健康科普】2個人中就有1人感染!會致癌的幽門螺旋桿菌,你瞭解嗎?

【聊一聊】幽門螺旋桿菌
中國人喜歡吃飯熱鬧,圍坐在一起吃飯既親近也容易增進感情!但是這份熱鬧的背後,卻隱藏著健康風險:共用筷子或互相夾菜,可能會傳染幽門螺桿菌(HP)。中國有近一半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。

如果說中國有近一半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,很多人可能不相信,但事實卻是如此!
目前,據統計,全球約有44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。在中國,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有7.68億,感染率高達50%~60%。也就是說,有可能你身邊2個人中就有1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。

自從幽門螺桿菌在“難以生存的酸性胃腔”中被發現後,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它與慢性胃炎、胃十二指腸潰瘍、胃癌相關,直至被確定為胃癌的Ⅰ類生物學致癌因素,幽門螺桿菌成為胃部疾病的“眾矢之的”。幽門螺桿菌能產生多種毒素因數,這些毒素因數能夠破壞胃黏膜屏障,使機體產生炎症和免疫反應,增加胃泌素的分泌。
人體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,正常的胃黏膜會產生炎症,即發生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。有資料表明,90%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。而若不進行干預治療,胃黏膜細胞不堪重負,完成不了修復任務,只能用腸道細胞去修復,進一步可能導致低級病變、高級病變等癌前病變,最後甚至惡變為癌。
幽門螺桿菌可引發多種胃病及致癌
目前公認,幽門螺桿菌感染損害胃黏膜後,從炎症到癌變的過程可能是:慢性胃炎-萎縮性胃炎-腸上皮化生-不典型增生-癌變。事實上,除了胃癌,幽門螺桿菌還能引起多種胃病。發佈於2017年的《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》提出,目前已確定的與幽門螺桿菌相關的疾病包括:
胃炎:幾乎所有Hp感染者都有胃炎,主要可分為非萎縮性胃炎、萎縮性胃炎、淋巴細胞性胃炎等。其中1%會轉變為胃癌。
潰瘍:Hp感染者中,大約15%~20%會患上胃潰瘍、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疾病。
腫瘤:約1%的Hp感染者會發生胃癌、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。
消化不良:Hp感染者大約5%~10%會發生消化不良。
其他疾病:近年研究發現,很多胃外疾病也可能與Hp感染相關。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、缺鐵性貧血、微量營養素缺乏(如維生素B12缺乏)、某些皮膚病(如慢性蕁麻疹、酒渣鼻、慢性濕疹等)

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
食用不乾淨的食物或飲用不潔淨的水
接觸了感染者的唾液、體液、嘔吐物或糞便排泄物,不洗手進食
與感染者長期密切接觸
與感染者共餐、使用感染者用過的不潔飲食器具
直接口對口餵食或密切接觸
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什麼症狀?

大多數患者在感染早期沒有任何症狀,隨著時間的推移,部分患者出現慢性上腹疼痛、飽脹、不適、反酸、噯氣、晨起噁心等消化道症狀,這提示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改變,即慢性胃炎。

發現感染後就面臨幾個糾結的問題:
幽門螺桿菌到底該不該根除?什麼人必須選擇殺滅呢?
我國《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》中也概括了11類推薦進行根除治療的人群,如果您是下面列出的人群,那麼還是建議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治療的!

治療是否能夠根除幽門螺桿菌?
根除幽門螺桿菌預防胃癌的最佳時機是萎縮、腸化生之前,超過該起點,導致的黏膜病變難以逆轉。
根除治療後,應遵醫囑複診常規評估是否根除。目前幽門螺桿菌的疫苗尚處於研發之中,市場上尚無成熟的幽門螺桿菌疫苗,因此,需注意日常的預防。

Posted in 健康科普 and tagged .